close

尼泊爾、印度朝聖之旅


文/無名子 攝影/普巴札西


印度朝聖之旅

11/18日

菩提迦耶








清晨趕個早步行來到菩提迦耶的路上。




今天上午我們就要離開菩提迦耶到瓦拉那西去拜訪另一個聖地去了,昨天和同室師姐下午在正覺大佛塔時,師姐曾對我說,很想撿幾片佛陀成正等正覺所坐的這棵菩提樹的葉子帶回台灣做紀念,一定很殊勝…..,我心想,也是,於是我和她兩人就邊繞塔邊注意看地上是否有任何菩提樹所掉下的枯黃葉子,整整一個下午到晚上,人來人往,不可思議的是,頭頂上偌大一棵菩提樹,地上居然乾淨得連什麼微小葉梗也没有,更遑論菩提葉了,於是師姐安慰說,没關係,明天我們一大早就來,清晨没什麼人,大概可以撿片葉子了吧。










在正覺大佛塔旁禪座的老外。



慈悲的阿尼在正覺大佛塔外做曼達供養,
持咒及轉動經輪。



於是今天我們兩個起個大早,一早就跑到正覺大佛塔去,清晨没什麼人,於是我和她仔細在地上搜尋菩提葉的踪跡,怪哉,怎麼連早上没人時也没半片葉子?連枯黃葉子的殘片也不見?於是我倆離開繞塔路徑,跑到正覺菩提樹傘蓋邊緣的地下尋找掉落的菩提葉,那個區域被隔成兩塊地,兩塊地都被圍上鐵欄杆,師姐指給我看,在兩塊地的中間,有一些掉落殘破的葉子,大概時間已久,已呈土色,半被泥土覆蓋起來,也都快化為泥了吧。








頂上偌大一棵菩提樹,地上居然乾淨得連什麼
微小葉梗也没有。



我和師姐不死心,連破碎的葉子也不放棄,但總不能不守規矩隨便亂跨圍欄吧,就在那時,一位看似園內維護人員經過,我上前請問他,可否幫我們進入圍欄內檢幾張枯葉?没想到他聽完我的話之後居然從上衣口袋掏出3.4張枯黃但完整無缺的菩提葉,然後開口要個不低的價錢,師姐一聽,對我說算了,拉著我要離開,當時心裡覺得好遺憾,多麼希望可以撿到一片正覺菩提葉啊,就在我心中難過,返身離開時,居然就在眼前的地上,看到一片“綠色”的小菩提葉躺在那裡,自然凋落的葉子一般都是黃色的,或是綠中帶黃,它是一片新鮮的”綠色“葉子,我不懂新鮮葉子為什麼會掉在地上?這片綠色葉子後面,疊著2.3片枯黃的菩提葉,我欣喜若狂,但剛才眼光明明掃過地上,卻没有發現到它,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就這麼巧,就在我的眼前,就”正“在我的腳下,一片綠色的小菩提葉,超乎我的期待,本想能撿到片破碎葉片就滿足了!

正覺菩提樹啊,難道-

你知道我在想什麼?!









夜晚從另一個角度看整株大如傘蓋的正覺菩提樹。




這片綠色菩提葉我小心翼翼帶回台灣,剛開始夾在《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本書裡,夾平後連同正覺大佛塔裡供養過釋迦牟尼佛的一小朵已乾燥的金盞花;磕頭菩提樹石碑時的金箔碎屑;供養在佛龕上……,在我的心中,它們是最珍貴的寶物。








在正覺大佛塔會說話的度母像面前祈願。












正覺大佛塔旁遺址內的佛像(一)。


正覺大佛塔旁遺址內的佛像(二)。

昨天聽到中心師姐說,她在正覺大佛塔釋迦牟尼佛前發露懺悔往昔所造身口意罪業,我想,真該隋喜效法,這麼殊勝的聖地怎麼就忘了在佛陀面前懺罪呢?今早是最後一個機會,我一定要保握,撿到菩提葉後,就和同室師姐進入正覺大佛塔裡,在佛陀面前懺悔祈願,並坐在地上持百字明咒,在持百字明咒第三遍即將結束時,腦中突然一片空白,無任何想法…….正覺大佛塔內釋迦牟尼佛前那個不大的空間有一股暖流,進到這個小空間可以明顯感覺的到,也許它就是佛陀温暖慈愛的加持吧!








菩提迦耶正覺大佛塔最美的回想。




其他師兄姐們也起個早來到正覺大佛塔,持咒,煙供,修法,繞塔,轉動經輪,在菩提迦耶的最後一天早上,大家都儘量把握時間………

百般不捨終於離開了菩提迦耶,接著驅車先前往瓦拉那西,前往今天的朝聖行程-鹿野苑,佛陀的初轉法輪地。

瓦拉那西

下午4點多,我們抵達了瓦拉那西,瓦拉那西的意思是「光之城、永恒之城、解脫之城」。英,殖民地時期,此地則被稱為「貝拿勒斯(Banaras)」,1956年才被正式命名為「瓦拉那西」。瓦拉那西一名的由來,是因為城市正好位於恆河和瓦魯那河(Varuna)、亞西(Assi)河的交會處,而恒河正是印度人視為塵世與天堂的連繫,整個瓦拉那西數千年的宗教文化都與恒河的孕育涵養習習相關。










瓦拉那西是印度教第一聖地。


瓦拉那西處處與牛同在。

瓦拉那西是印度教七大聖地的第一聖地,相當於回教徒的聖地麥加,猶太教及天主教的聖地耶路撒冷,原本是印度教的文化中心,西元11世紀時,被侵入的回教徒統治約五百年,回教政權摧毀上千座印度教寺院,當然也包括佛教寺院,並在上面建造許多回教清真寺。後來又被英國殖民,統治了二百年,直到西元1738年,瓦拉那西才恢復印度教的城市風貌。

瓦拉那西擁有二千多座神殿,一年到頭總有一些和神有關的祭日,對印度教徒來說,瓦拉那西是濕婆神的領地,恆河更是靈魂最終的安息地,因此就算往生後,也要堅持與它融為一體;即便無法在此終逝,也要在這裡放生一條聖牛,讓靈魂與恆河共生。

我們的司機正是瓦拉那西人,即將到瓦拉那西的途中他告訴我們,他的家鄉是比較進步文明的,不像先前我們去過的那些城鎮…..

當我們到達瓦拉那西的街上時,的確,街上汽車變多了,建築物也變得比先前像樣,但是街景還是骯髒雜亂的,只是程度比先前那些城鎮好些了,我們看到牛就懶洋洋的坐在大馬路的中間…….

先到旅館卸下行李,接著前往鹿野苑………










我們在瓦拉那西住的旅館外觀。


準備出發前往鹿野苑。

鹿野苑-佛陀的初轉法輪地

佛陀初轉法輪地的事蹟如下:

佛陀離家後,他的父親淨飯王還是不甘心太子就此出家,於是派出親族中的五位大臣,憍陳如、阿鞞、跋提、十方迦葉、摩訶男,趕去尋找太子。淨飯王對他們說:如果找不到太子,就不要回來見我!

於是,這五個大臣東奔西找,終於在苦行林裡找到了太子,但太子決心出家修道,而且發了誓願-不成佛道,不回本國,這五個大臣無法對淨飯王交代,只好跟隨太子一起去修道。

佛陀經過六年的苦修後,知道自己不久就要成道了,但他不想讓世人誤以為只要饑餓苦行便可得道,於是他就出定,到尼連禪河洗去六年的汙垢,接受了牧羊女牛奶的供養。
五位大臣一看,以為太子居然就此放棄苦行,退失了道心,不再值得尊崇,心生誹謗,便繼續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修苦行,互相約定,再也不理太子。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後,觀察到五位大臣的善根已經成熟,於是首先就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去度化他們。

本來五人約定再也不理太子,豈知佛陀到了鹿野苑後,由於佛陀的福德莊嚴以及慈悲的攝受力,五人竟然不約而同的跑了出來,有的為佛陀接下衣缽手杖,有的為佛陀鋪設座位,有的取水為佛陀洗臉洗腳,恭敬的迎接,對佛陀禮拜,接受佛陀的開示。

佛陀在鹿野苑住了三個月,對他們開示了四聖諦-苦.集.滅.道,五人聞法後,都得到阿羅漢的果位。

佛陀對五個人說:「善來比丘。」他們五個人的頭髮和鬍鬚就自然落下來,成為最初得度的五位比丘,這是世間有比丘的開始。從這時候開始,佛法僧三寶皆已俱足,佛寶指的是佛陀;法寶指的是四聖諦;僧寶就是最初得度的五比丘。

關於四聖諦,簡單表述如下:

苦諦: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含藏了敗壞和痛苦的種子。但是眾生為無明愚癡所障蔽,視痛苦為快樂,對於有缺陷及終歸會敗壞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及情器世界,有著深深的依戀和貪著,在欲望的迫使下不斷追逐外象,帶來無了期的束縛、無奈、痛苦和輪迴。

“苦” 可以從三方面來觀察,就是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是逼惱身心的苦,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盛苦這八苦;壞苦是當快樂或喜愛的事物消散時所引生的苦楚;行苦是身心世界遷流變化、無有安寧的苦。

集諦:
先有了引生苦果的因,才會發生苦的結果。苦的原因,是因為眾生在無明愚痴中造作了種種不善的行為,形成一種力量,稱之為業力。這股力量,冥冥中左右眾生的命運,就是將來要受苦的原因。

滅諦: 
“滅”是指苦的“因”得以息滅,愛戀、執著與煩惱得以斷除,眾生便能從“苦”解脫過來,了斷生死的束縛,從此不再受三界的煩惱所支配,得證涅槃寂靜的大解脫。

道諦: 
要通過修行之道,在見解上不生起“生、滅”,“人、我”,“常、斷”等二邊的執著;在修行上不落入極苦或極樂的境地;也就是從正知正見的觀察,培養出解脫的智慧,而達到寧靜內證的涅槃。

五比丘迎佛塔

在即將到達鹿野苑遺蹟公園的車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比丘迎佛塔。










五比丘迎佛塔。


鹿野苑遺跡公園。

這個佛塔的緣起是這樣:

當時跟隨佛陀修行的五位大臣-憍陳如、阿鞞、跋提、十方迦葉、摩訶男等人眼見太子捨棄苦行,心中生起不屑和誨謗,他們認為太子已退失道心不再值得尊敬,並相約如果再值遇太子則來個不理不采。 然而當佛陀一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卻被佛陀所散發的功德力與慈悲力所懾服。 矯陳如等五人匆忙佈置了歡迎的場所,後世就在這裡建立佛塔做為紀念,成為今日所謂的迎佛塔。16 世紀統一印度的蒙兀兒王朝第三任君王阿克巴大帝,在塔頂上建了八角形的磚造瞭望台。由此瞭望台,可以看到錯落在綠樹草地上的達美克大塔。









鹿野苑遺跡公園內的達美克佛塔。



達美克塔

我們到達了鹿野苑公園,先到園中知名的大佛塔-達美克塔前的草地上修法,修完法後接著繞塔,塔身中間仔細一看,其上有精緻而繁複的雕刻,佛塔周身在一般人頭部的高度到處貼著金箔。這個佛塔被考古學家斷定是阿育王所建的紀念佛塔之一,佛塔十分巨大,塔高達39公尺,直徑也有28公尺,也是樸實的覆缽型佛塔,歷經戰亂及回教徒的入侵印度,至今依然屹立不搖。










綠草地上的達美克塔佛塔。



鹿野苑遺跡公園達美克塔上精緻的浮雕。













鹿野苑遺跡公園達美克塔上精緻的浮雕。



鹿野苑遺跡公園內的僧舍遺址。












坐在達美克佛塔前草地上準備修法。



修法結束傍晚時分繞行達美克佛塔。










傍晚時分鹿野苑遺跡公園達美克塔合影。




根本香室精舍








夜晚來到鹿野苑根本香室精舍。



塔週圍同樣的,在一大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錯落著許多寺廟的遺址,我們一一參觀過後,天色已暗,我們趕往附近的根本香室精舍,這座精舍是西元1931年所建,我們入內時裡頭已坐滿了穿白色衣服,似錫蘭的佛教徒,整座精舍的牆壁畫滿了佛陀一生的壁畫,精舍正中是一座銅金色的釋迦牟尼佛佛像,佛像的造型和一般我們在尼泊爾和印度常見的佛陀造型略有不同,整尊佛陀像全部為銅金色,比著說法印,並不強調衣飾,衣飾線條極為簡單,但面容極為祥和圓滿,讓人仰止…..,我們走到佛像下的基座供養哈達及頂禮,並繞著基座行走三圈,基座的正後方供養一座小座而精緻的舍利塔。










我們入內時裡頭已坐滿了穿白色衣服,似錫蘭的佛教徒。



佛陀涅槃的壁畫上,佛陀上身有一個明亮的明點。










佛陀面容極為祥和圓滿,讓人仰止…..



我們步出精舍外,有佛陀對五比丘說法的雕塑聖像,雕塑的佛陀面貌十分端嚴,想像當年一代聖人德行風範,風行過處只有慈悲與愛,光明與温暖,沐浴在德風下,草-能不偃倒嗎?讓五比丘自動放下及平息任何的狐疑,對立和不屑,自然而然心起恭敬和欣喜!當光明到來,黑暗是不會存在的……..

在精舍旁,同樣長著一棵巨大的菩提樹,是從菩提伽耶佛陀悟道的那棵菩提樹切枝移植過來,幾乎在佛陀的聖地都可以見到菩提樹的踪跡,菩提樹是佛陀成道時最早的見證者及護持者之一,在佛陀涅槃而初期尚無佛像的年代後被視為是佛陀精神的代表,也是守護佛法,佛法長存的象徵。

關於此菩提樹神的相關記載,在《金光明經》多所提及。釋迦牟尼佛在許多生前,在寶勝如來的時代行菩薩道時,菩提樹神就已在幫助他了。摘錄小部份原文如下:「

道場菩提樹神復白佛言。世尊。我聞世尊過去修行菩薩道時。具受無量百千苦行。捐捨身命肉血骨髓。惟願世尊。少說往昔苦行因緣。為利眾生受諸快樂。爾時世尊即現神足。神足力故令此大地六種震動…..」

樹下刻有不同國家文字的紀念碑環繞著周圍,其中有最知名的《 初轉法輪經》,經裡提到:「世間有兩種極端。修行者不可偏向一邊。所謂兩個極端:第一是沉溺於只有感官慾望的快樂,這是卑劣、低級、愚痴、下等且無益的;第二是一味的讓自己痛苦, 這樣做只是苦、是下等且無益的。如來捨棄兩個極端,體悟到中道。」 這便是中道觀。接下來是講述了「 苦、集、滅、道 」四聖諦的真理。










虔敬頂禮。



初轉法輪經。












佛陀對五比丘說法的雕塑聖像。



從菩提伽耶佛陀悟道的那棵菩提樹切枝移植過來的菩提樹。



離開初轉法輪聖地後,在返回旅館的途中,仁波切請司機停在一個格魯派的寺廟,據仁波切告知,法王達賴喇嘛有時會到這個寺廟來上課,雖是夜晚,廟門外彩繪的諸多聖像,顏色不若白日鮮麗,但仍看出畫技流暢生動,我們入內點千盞燈祈福,點完燈後,大家進入大殿圍坐在地上,殿內供奉著佛陀及宗喀巴父子三尊聖像,喇嘛請我們大家吃餅乾和喝奶茶,這讓我想起讀幼稚園的小時候,總是期待著吃點心……,在異地做客的夜晚,喝口熱茶心中已充滿感恩,何況喇嘛們生活簡單,相信大家都已獲得了最好的招待。

這一路朝聖,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抉擇是没有錯的,很幸運能跟著仁波切一道兒來,這樣的安排是跟著一般旅行團絕對不會有的,旅行團怎會讓你在每個聖地點燈,供養和修法?!仁波切總是為大夥兒的最大好處著想,除了在各各聖地讓大家了解事蹟的緣由及殊勝之處外,也僅量讓大家在朝聖旅程多消業障,多積集福報資糧……










格魯派的寺廟,廟門外彩繪的諸多聖像,畫技流暢生動。



我們入內點千盞燈祈福,。










喇嘛請我們大家吃餅乾和喝奶茶。




待續....... 一天比一天精采,不看會後悔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丹文殊佛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